喬木

喬木具有明顯的中心主幹,而其幹在地面上於相當高度 ( 約胸高以上 ) 後,才有分枝,形成固定樹形,並能長成高大的樹木。樹高在 5~9 公尺為小喬木,樹高在 9~18 公尺為中喬木,樹高在 18 公尺以上則為大喬木。

以小喬木來說,校園中常見的有原產於印度的外來樹種羊蹄甲,台灣原產的相思樹,以及屬台灣特有種的水柳;而常見於校園的中喬木有產於印度、馬來西亞等地的外來樹種水黃皮,以及原產於台灣、菲律賓等地的福木;大喬木則有原產於波里尼亞、馬來西亞的麵包樹,以及台灣原生種的樟樹。

除了以高度分類之外,亦可分為常綠與落葉喬木。所謂常綠喬木是指全株保持一年四季皆綠,葉片老化後才凋落者,如龍柏、福木、印度橡膠等屬之;而落葉喬木則指生長季節結束後,冬季或乾燥季節葉片全面掉落,僅存枝幹者,如羊蹄甲、台灣原生種的台灣欒樹,以及外來樹種阿勃勒等。

以下選錄「台北植物園數位導覽資訊網之植物資料庫」的圖文資料,簡單介紹幾種常見的校園喬木類植物。

麵包樹
屬名為 artos 「麵包」和 carpus 「果」兩字組成,果實成熟時呈球形或橢圓形,是由整個雌花序發育成的「多花果」,徑 10-25 公分,初色白熟轉黃,據說燒烤食之,味如麵包而得名。花東地區用來煮湯,是一道名產。
榕樹
榕樹綠蔭濃密,樹下是乘涼休憩的好地方,為台灣常見的遮蔭樹種之一。性喜溫暖多濕的氣候及酸性土壤,常滿掛氣根,是熱帶雨林的代表樹種之一。台灣全島均有分佈。
樟樹
全株皆具芳香,可提煉樟腦油、樟腦丸,為賽璐珞工業及醫藥上的重要原料。二次大戰前,台灣樟腦產量占全世界 80 %以上,冠居全球,後不敵人造樟腦的市場競爭而告沒落;曾遍生(植)於台灣低、中海拔闊葉林的樟樹巨木林,今已砍伐殆盡。
木棉
碩大的花朵在春天開放,常簇生於禿枝上,開後即整朵連花冠、花萼、雄蕊一起掉落滿地,通常花開後才長綠葉,果實成熟開裂,露出有棉毛的種子,棉毛可填充棉被或枕頭;種子能搾油,花朵亦可煮食。樹形挺拔,又名英雄樹,為理想的景觀樹。原產印度,在臺灣已歸化為常見植物。
阿勃勒
又名黃金雨,有夏初、秋末兩個花期,其時阿勃勒金黃色花朵成串懸垂於枝葉間,極為璀璨亮麗,而上一季花期留下的長條果實,此時也已成熟,由綠色轉成黑褐色,如小木棍般掛在枝上,一樣令人印象深刻。另名波斯皂莢。
白千層
略顯淺黃褐色的白樹皮,由木栓層構成,每年隨木栓形成層向外長出新皮的同時,老皮逐年往外被推出,層層包圍著樹幹,常呈片狀剝落,因而得名。原產於澳洲,十九世紀時引進栽做庭園樹或行道樹。
常綠喬木。葉橢圓狀披針形,狀似相思樹的假葉,互生,五出脈。花乳白色,無梗,叢生於枝頂成穗狀花序,如瓶刷般。蒴果短圓柱形,熟後仍留老枝上。芽留老枝頂,可在果序頂繼續生長枝葉。
黃椰子
全身披有黃棕色彩,樹姿優雅,廣泛應用於園藝方面,黃綠色葉片,常作插花素材。原產於馬達加斯加島。
樹幹叢立,纖直而有明顯的環節,狀似竹桿,唯實心。羽狀複葉,叢生於莖端,葉形輪廓為長橢圓狀,先端稍下垂,小葉線形而全緣,葉柄帶有黃色。肉穗花序腋生。漿果熟時橘黃色。
刺桐
落葉喬木。樹幹和枝條上有尖刺。葉為三出複葉,有長柄,小葉呈菱形或闊卵形,小葉柄基部有一對蜜腺。總狀花序;萼深裂,旗瓣直立,大而鮮紅。莢果念珠狀。
垂柳
江南盛植垂柳,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為其灑灑風揚的姿態舞文弄字,堪為中國文學裡重要的植物之一。因為有些特性相同,人們通常將楊、柳混在一起談,其實楊與柳是同科不同屬的植物。

茄苳
落葉喬木,又名重陽木,全台平地到山麓都有分佈,典型熱帶樹種,喜好陽光及濕熱的環境,生長快速,每每成為鄉間膜拜的大樹公。其葉可採摘塞入雞腹中燜煮,即是一道「茄苳雞」。
樹冠寬闊,老樹幹具瘤狀突起,樹皮赤褐色,片屑狀剝落,枝葉茂密;葉為三出複葉,小葉有柄,細鋸齒緣。雌雄異株,淡綠色小花腋生,成圓錐狀花序。漿果球形,熟時可食。


 資料來源:

大同高中校園常見植物介紹
http://www.ttsh.tp.edu.tw/~c024/gardenea1.htm

台北植物園數位導覽資訊網—植物資料庫
http://tpbg.tfri.gov.tw/Default.aspx?tabid=56

屏東縣立高泰國民中學
http://www.gtjh.ptc.edu.tw/photogallery/photo12734/real.htm

屏東市忠孝國小—綠滿校園
http://www.chps.ptc.edu.tw/school_plant/index1.htm

台北市南門國小—喬木植物篇
http://www.nmes.tp.edu.tw/plant/arbor.htm

花蓮縣水源國小—植物常用的術語
http://www.syps.hlc.edu.tw/plant/newpage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