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植物

水生植物是指以水為生存及生長媒介之植物。狹義的水生植物是指植物的生活史必須在有水環境下完成,亦即該水生植物一生都必須生活在水中,例如睡蓮、水蘊草、滿江紅等;廣義的水生植物則包括濕生植物,也就是這類型水生植物不見得要生長於有水環境中,但是最起碼供其生長之土壤必須是在潮濕狀態下,例如蘆葦、野薑花等。

為了適應水中的生活,水生植物在外部型態和內部構造上 與陸生植物有著極大的差異 。像是 根、莖,甚至葉柄等,往往會具有較陸生植物更為發達的氣室 ,有的在植物體外長有氣囊狀的構造,以聚集空氣增加浮力,使其可在水面漂浮,同時也有助於植物行呼吸與光合作用。

一般來說,水生植物根據其葉或個體於水面的相對位置,可區分成四大類:
1. 挺水植物: 根系固著在水裡土壤,將其莖葉的一部分或大部分伸出水面,這類型植物的根系發育情形隨種類而不同,大多具有走莖或根莖型態, 如 蘆葦、茭白筍、水蠋、水毛花等。
2. 浮葉植物: 葉片浮在水面,形狀多為扁平狀,葉上表面有氣孔,根系或地下莖固著在泥土裡,常見有田字草、小莕菜、睡蓮、台灣萍蓬草等。
3. 浮水﹙漂浮﹚植物: 根系並沒有固著於泥土中,而是沉於水中,植物體則漂浮於水面,某些還具有特化的氣囊以利於漂浮,例如布袋蓮、大萍、滿江紅、槐葉蘋等。
4. 沉水植物:植物體全部或大部分浸沒於水面下,根系固著在水下泥土裡或漂浮水中,葉片大多呈線狀、片狀或條狀,像是金魚藻、水蘊草、聚藻、眼子菜、流蘇菜等。
以下選錄「台北植物園數位導覽資訊網之植物資料庫」的圖文資料,簡單介紹幾種常見的校園水生植物。

田字草

屬蘋科的蕨類植物,根莖細長,橫臥在泥中。根及葉由莖的節長出,小葉四片像田字,夏天水多時,葉柄伸長,葉浮於水面;乾旱或冬季水量少時,節間縮短,葉柄變短,小葉亦減縮,葉會挺出水面。葉柄基部會長出黑褐色的孢子囊果,成熟放出孢子。

台灣萍蓬草

台灣固有種,宿根性睡蓮科植物。根莖肥厚,匍匐生長於泥沼中。開著五片鮮紅色的瓣狀萼片,雄蕊多數,柱頭十裂。果為漿果,柱頭宿存,高高地挺出水面。終年開花,而葉片浮在水面,圓形或長橢圓形有缺裂,葉表面光滑和睡蓮一樣,但葉片較小且沒有鋸齒。其繁殖很快,但是野生台灣萍蓬草因天然水域遽減而漸稀有。

睡蓮

睡蓮科,葉面平躺在水面,有鋸齒,表面綠色光滑,背綠褐色,有缺窠。開花時間因品種不同而異,常常下午開花,第二天上午十時閉合,也有上午十時開,下午五時閉合,故稱「睡蓮」。花謝後,花梗往下扭曲沉入水中,漿果成熟後裂開散出種子。花挺立水上,清新脫俗,彷若水中仙子。

布袋蓮

雨久花科的多年生草本,英文名字是 water hyacinth (水風信子)。著生於泥地或漂浮於水面,在淺水中會固定生長,原本葉柄基部肥大膨脹的囊袋,就會變成長管狀。根多而長,有保持重心的作用;漂浮於水面者有明顯而發達的浮囊。葉片卵形,光滑質厚,夏天開藍紫色的花,總狀花序簇生於頂端,花瓣上有鳳眼狀黃斑紋,又稱「鳳眼蓮」。

水蘊草

水?科的單子葉植物。植物體單一或下端分枝,莖圓柱形,葉為披針狀線形, 3 ∼ 6 枚葉輪生。雌雄異株,花突出水面約 2 ∼ 3 公分,白色花瓣約 0.5 公分寬,靠水的流動傳播花粉。

槐葉蘋

槐葉蘋科的蕨類植物。根莖每節有葉片三枚,輪生,其中二面浮在水面,第三葉向下生長沉入水中,演化成鬚根狀,葡萄串狀的球形孢子囊果著生在沉水葉基部。葉卵橢圓形,浮水葉之葉脈為網脈,表面具臘質突起,使葉浮出水面。孢子囊果單性,不混生,在沈水葉之基部短枝頂端。

大萍

天南星科浮水植物,又名大薸、大蓮、大蕊萍。葉楔形,密集像萵苣形,葉面和葉背都有細茸毛,葉脈在背面凸起。黃綠色佛焰花序被長茸毛,著生頂端葉腋;依靠無性繁殖,果實、種子不發育。匍匐莖上會長出新的植珠,鬚根很多。大萍像一朵朵綠色的芙蓉花浮在水面上,所以又叫它「水芙蓉」。

野慈菇

有長長的葉柄,以及像剪刀一樣的箭形葉,所以野慈姑又稱三腳剪,水田、水溝、泥地均容易生長。是澤瀉科多年生草本,每年八、九月從葉腋產生腋芽並不向上生長,而從葉柄間伸出匍匐莖,入於土中。身長 15 ∼ 30 公分,尖端養分聚積膨大而成地下球莖叫做慈姑,和幼葉是可食的野菜。夏季花莖抽出,花白色,花蕾略呈緋紅色,雄花生於頂端,雌花生於花序下部;綠色瘦果有寬翅。

水毛花

分佈於溫帶與熱帶亞洲之溼地或沼澤,屬於莎草科。葉及莖桿為三角形,叢生,內部不具橫隔,而呈海綿空隙狀,長得和鹹草很像,其質柔韌可以做繩索、編草蓆,也可以製紙。花開在近莖頂處,假腋生頭狀花序,由 3 ∼ 5 個長卵形小穗組成,夏秋開花。在花序生長位置常長出不定芽。

滿江紅

滿江紅科的多年生蕨類。植物體三角形,容易斷裂,行無性生殖,繁衍很快。葉作覆瓦狀排列,上表面具有多數微小突起,下表面僅具一層細胞,孢子囊團成對而生。它的水下葉葉片上有許多小穴,穴中有「念珠藻」共生,會固定空氣中的氮,因此滿江紅常被用來做綠肥。秋冬 15℃ ∼ 20℃ 時,葉片會變紅,故名滿江紅。


 資料來源:

台北植物園解說教育手冊﹙二﹚
http://tpbg.tfri.gov.tw/Default.aspx?tabid=566
台北植物園數位導覽資訊網—植物資料庫
http://tpbg.tfri.gov.tw/Default.aspx?tabid=56
台中縣龍津國小—悠遊校園之植物介紹
http://design.view.org.tw/stu037/default.htm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導覽—水生植物
http://www.nmns.edu.tw/botany/most/most6_02.php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水生植物
http://www.tesri.gov.tw/content/planet/pla_aquatic.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