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效應【 Greenhouse effect 】

自地球形成以來,大氣的成分,無時不變,尤其是微量氣體,其量雖微,但對全球環境之影響佔有決定性角色。其中地球溫暖化的原理,就如同溫室 (Greenhouse) ,大氣吸收來自地球表面所釋放之長波輻射,再反射回地面,藉著此種自然的溫室效應,維持地表之溫度 ( 環保生活資訊網 ,
http://gaia.org.tw/index.htm) 。

根據環保署對於「溫室效應」的名詞定義為:從太陽輻射出來的光線原本波長較小,越過大氣層時可以穿透具有與玻璃一樣效應的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臭氧、氟氯碳化物等氣體而抵達地球表面;然而,抵達地球表面的陽光經地表反射後波長較長,會被二氧化碳等氣體阻擋,不容易散失於大氣外,以致地球上的溫度逐年增高
( 環境資訊中心 , http://e-nfo.org.tw/column/eccpda/2004/ec04052501.htm ) 。

所以「溫室效應」是一種地球大氣層上原有的物理特性。如果沒有大氣層,地球表面的平均溫度不會是現在舒適的 15 ℃ ,而有可能是低於零度以下,甚或類似極地氣候。而造成這樣的差異,則是存在於大氣中微量的溫室氣體所影響。目前研究出能影響溫室效應的氣體包括:二氧化碳 (CO 2 ) 、甲烷 (CH 4 ) 、水氣、氟氯碳化物 (CFCs) 、含氮化物 (Nitrogen-containing Compound) 與臭氧 (O 3 ) 等。但隨著工業革命後化石燃料的使用與需求大增,化石燃料的過度使用、燃燒,使得這類的氣體大量釋放到大氣中,加劇「溫室效應」的現象,全球氣溫有逐漸升高的趨勢。

若是溫室效應氣體濃度不斷增加,則將使地表溫度增加,進而導致氣候的變化,其影響包括:
1.  北半球冬季將縮短,並更冷更濕,而夏季則變長且更乾更熱,亞熱帶地區則將更乾,而熱帶地區則更濕。
2.  由於氣溫增高水汽蒸發加速。全球雨量每年將減少,各地區降水型態將會改變。
3.  改變植物、農作物之分佈及生長力,並加快生長速度,造成土壤貧瘠,作物生長終將受限制,且間接破壞生態環境,改變生態平衡。
4.  海洋變暖、海平面將於 2100 年上升 15 - 95 公分 ,導致低窪地區海水倒灌,全世界三分之一居住於海岸邊緣的人口將遭受威脅。
5.  改變地區資源分佈,導致糧食、水源、漁獲量等的供應不平衡,引發國際間之經濟、社會問題。

( 環保生活資訊網 , http://gaia.org.tw/index.htm)

為了因應全球的「溫室效應」問題,聯合國於 1992 年 5 月 9 日通過「 氣候變化綱要公約 」 (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 FCCC) ,並在同年 6 月里約的「地球高峰會議」上,有 l55 個國家簽署此公約,公約於 l994 年 3 月 21 日生效。有 170 個締約國認可。公約的目標為「將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濃度穩定在防止氣候系統受到危險的人為干擾水準上」。執行原則是「共同但有差別的責任」,因需考量各締約國的經濟發展及資源狀況之故。此公約期望全世界共同努力盡己力抑制溫室氣體的排放。

台灣面對溫室效應造成環境的衝擊,以海平面上升的影響與降雨型態的改變最值得我們關切。從台灣地區過去明年各地每年平均氣溫上升紀錄,約 0.54℃ ~ 0.79℃ ,可知溫室效應台灣地區亦無法倖免,其所可能帶來之危機,值得大家注意並及早因應。

 資料來源:

環保生活資訊網
http://gaia.org.tw/index.htm
http://gaia.org.tw/main/index_ecology.htm
http://gaia.org.tw/air/care/air2-1.htm
香港天文台
http://www.hko.gov.hk/wxinfo/climat/greenhs/c_grnhse.htm
環境資訊中心 - 環境小百科網頁
http://e-info.org.tw/column/eccpda/2004/ec040525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