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道【fishway】

魚道原是一種自然現象,即溪流中魚群主要的活動路徑。最明顯的魚道是以迴游性魚類所行經的路線,如鮭魚、中華鱘等。現在的河川工程在設計上也必須考量的魚道的設計,才是尊重生態。

魚道的類型依使用目的分類
1. 溯上用魚道-供魚類逆流而上用。
2. 降下用魚道-供魚類順流而下用。
3. 採捕用魚道-在河川上游設網,用以補捉特種魚類,並在特定地點放流。
4. 選別用魚道-選擇特殊魚類才能通過的階段式魚道。
5. 觀察用魚道-設在現場或試驗室內,專供研究觀察之用。

魚道的設計依水理分類
1. 水池型-在魚道上設置台階式的水池,缺口有階段式、潛孔式或豎縫式。水池可供魚類休息。
2. 水路式-魚道上沒有水池,以導流及緩衝斜坡取代。
3.閘門式-在低壩與堰渠間設閘門,用以調節水位,使魚類得以上下移動。
4. 升降式-設升降設備,將下方的魚類送到上遊,成本較高,一般較少採用。


 資料來源:

我愛河川網頁-河川整治,查詢日期:2005.10.24
http://www.chinatimes.org.tw/river/html/manage/page4_c_01.html

曾晴賢(清華大學)。台灣河川魚道設置現況調查及研究摘要。查詢日期:2005.10.24
http://www.forest.gov.tw/WEB/case/cradling/res2-4.htm

Chris Katopodis(1992)。魚道設計介紹。網頁資料,查詢日期:2005.10.24。
http://eem.wra.gov.tw/public/Attachment/41110254871.pdf